【實測】網路流傳的甘油自製方法真的會成功嗎?

早陣子市面上很缺乏製作酒精搓手液的甘油,竟然連本來價值只是十元八塊的甘油也炒賣至百多元一瓶。所以有日突發奇想,到底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分離製梘時因皂化作用產生的甘油。之後就開始在網上找了不少內容,本篇就會分享這些內容和測試的結果。

這次的影片就會測試這些內容的可行性,如果比起文字更喜歡看影片,可以前往 YouTube 觀看。

梘加上鹽,就能得到甘油?

網上有一些文章說,只要在剛完成製梘過程時,在完成的梘糊加入鹽後靜置半小時,就能分離當中的梘和甘油。梘會變硬浮在上層而甘油會沉在下面,因為甘油質量較大而梘的質量較小。又或是將這個方法製作的肥皂加鹽和加熱溶解,就能分離出梘和甘油,但鹽是如何將梘和甘油分離,如何影響整個結構,則沒有明確寫明原因。

(如果你不清楚皂化過程)可以閱讀這篇了解皂化作用。
延伸閱讀:【DIY】自製萬用手工梘液,既安全清潔力又強!

這個方法看似合理,又有點無理,所有進行了數次測試。共出現了兩種結果。

第一種是梘液完全變硬,變成一粒粒顆粒狀,但沒有看到甘油沉底。

【實測】網路流傳的甘油自製方法真的會成功嗎?

再翻查了一些文獻,雖然沒找到支持用鹽來分離甘油的說法,但相信沒找到甘油有以下數個原因:一丶甘油的量太少以致看不到,以影片中的份量(約 50ml 梘糊),即使成功分離甘油,甘油量極有可能不多於 5ml,所以即使假設鹽能成功分離甘油,也因為量太少而被多少卡在變硬的梘糊中,變得無法收集起來。

其實鹽通常用以增加手工梘的硬度用,而這次的實驗結果也偏向如此。

第二種是呈水油分離狀,明確分成了三層,表層很少,中層和底層分量相若,但都不是純甘油。

【實測】網路流傳的甘油自製方法真的會成功嗎?

經測試後,最表層是油,中層是梘,下層的鹼性溶液。測試方式為每部分都取樣添加進清水內,以及測試 pH 值。最頂層不溶於水,只浮在水面,證明肯定不是甘油。中層溶於水並能產生梘泡。下層雖然透明而且有甘油能溶於水的特性,但 pH 值與製皂的鹼性溶液氫氧化鉀溶液(也是能溶於水)無異。

證明這次加鹽後本來已經製成的梘糊反而有一部份梘糊重新分離回油和鹼性溶液了。但不知道甘油(如有)被混溶在那一個成份當中,只知道甘油並沒有以純甘油的形態存在。

梘加上鹽這個方法的小結

最後再次檢查網上的該篇文章,最底提及分離出來的甘油要存放於雪櫃,而且保質期甚短,完全不符合純甘油的特性,所以相信這個方法即使能成功分離甘油,純度亦會非常低,甚至帶有強鹼性,無法作為日常的甘油使用。

「洗潔精+水」丶「沐浴露+水」又或是「護手霜+水」來自製甘油?

接下來是另一個一看就知道有問題的甘油製作方法,這些網上自稱的「自製甘油教學」竟然是以「洗潔精+水」丶「沐浴露+水」又或是「護手霜+水」來自製甘油。這製作方法感覺上無任何測試價值,以第一個「洗潔精+水」為例,混合後是被稀釋的洗潔精水,完全與甘油風馬牛不相及。

最後再三調查後,相信這些「甘油」是用作「鬼口水」這玩意用的。鬼口水 DIY 時有時會添加真的甘油來改變手感,相信玩家們只是一心想在沒有甘油的情況下,嘗試製作類似甘油質地的液體取代甘油,所以才有這些看似離譜的甘油製作。而這些「甘油」,與護膚用的甘油全無關係。

結語

網上資訊有很多,我們閱讀時必須慎選來源,以及保留批判思考,不要以為真的是「Google 一下,你就知道。」。有很多與本站類似的內容農場,又或是產品銷售網站,可能會發怖一些無根據丶又或是表面很有道理,但其實只是在推銷產品的內容。

早陣子在網路上讀到了一篇外國天然護膚品品牌的文章,描寫他們對甘油危害性的見解,很多都毫無有力證據和報告支持,但標題和內容都寫得非常嘩眾取寵。例如七個甘油的秘密丶甘油比酒精更強力,會令皮膚流失油份水份丶甚至會令人醉酒……當然有部分內容是正確的,但結論就是他們在推銷其無甘油護膚品。

原文已經被網站刪除,以下相信是站方在其他平台發佈忘記刪除的版本,有興趣可以去讀讀看。

"七個甘油的秘密"(注意:此非十分有根有據的內容,並非每點都有真確性,我個人是不支持某部分看法的)
https://www.midlandscbd.com/articles/7-myths-about-glycerin-in-skin-care-a-biochemist-s-journal

說了這麼多,最想表達的,就是不要輕易被這些宣傳手法騙到,要尋根問底始終是要找有公信力的報告和文獻,這些才是用 Google 想找到的內容,而不是這類型網站的整合懶人包。美容產品如是,新聞亦如是。

在 iHerb 上購買真的甘油:

Now Foods, Solutions Vegetable Glycerin:
https://prf.hn/l/649dPAK
*含推廣連結

使用我的推薦碼取得九折優惠 “BEA8262”

發佈留言